安丘经济开发区科技赋能农机让田野拥抱智慧
日前,中科滕森2025营销商务会议成功举办,45款、50余台大田耕整与播种机械惊艳亮相公司产品品鉴区,其中18款高性能复式精量条播机凭借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等优势备受客户青睐。
中科滕森(山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营业务涵盖高端农机智能装备、高端传动、精密结构件、先进铸造等四大业务板块,是国内知名的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等高端农机具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公司自建研发中心,专注于技术创新,目前拥有授权发明专利9项,审查阶段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外观专利29项。
中科滕森总经理王英锋说,科技创新对公司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加速器”和“提质器”。过去几年,他们大力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焊接机器人、激光切割机、智能涂装线。这些投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以焊接为例,机器人焊接不仅速度快、精度高,而且可以24小时连续作业,过去需要5个熟练焊工完成的工作量,现在1个技术员监控1—2台机器人就能搞定,生产周期大幅缩短。同时在一些环境相对艰苦或重复性高的工位,由于自动化减少了人工依赖,有效降低了原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可以说,科技创新是他们实现精益生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走进中科滕森智能化车间,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科技世界。机器人焊接手臂灵活自如,智能激光切割机精准无误,立式数控车高效稳定……这里的每一项技术革新,都在为农机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6%以上,”中科滕森技术负责人宋来辉介绍,“比如我们的(复式)播种机,通过对播种、施肥等进行智能化管理,可精确计算和控制使用量,并能根据不同地块、土壤,精准调节播种深度、间距、行距,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作业精准度。”
在中科滕森的产品展示厅里,一台台造型新颖、功能齐全的农机整齐排列。其中,一款名为“气吹式播种机”的产品尤为引人注目。这款播种机不仅具备传统播种机的所有功能,还融入了智能机具管理决策、GPS导航等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一键设置作业数据,播种机便能自动完成播种任务,用户还可以远程监控和控制农机作业状态,大大提高耕作效率和精准度,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除了中科滕森外,安丘经济开发区的其他农机企业也在技术升级方面下足了功夫。萨丁重工、飞迅驰农业装备等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去年12月底,在萨丁重工2025经销商发展大会上,动力换挡拖拉机全新发布,吸引了诸多参会机手踊跃试乘试驾,目前萨丁重工已实现200马力以上动力换挡拖拉机的商品化,完成了从传统机械换挡到动力换挡农机产品的成功切换。“传统机械换挡拖拉机操作复杂,农机手在田间作业时频繁踩离合、换挡,劳动强度大,”萨丁控股集团董事长王世盈介绍,“动力换挡将传统的手动换挡升级为‘按钮切换’,农机手只需通过按钮或拨杆操作,系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挡位切换,不仅在操作便捷性上大幅提升,能效和可靠性也实现质的飞跃。”
近年来,安丘经济开发区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创新支撑和要素保障,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全力推动农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我们持续加大包靠服务力度,实施“一对一”“一企一策”定制化、精准化服务,全力以赴帮助农机企业解决融资、政策享受、人才用工、市场开拓等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发展活力。中科滕森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萨丁重工当选“潍坊市农业机械同业协会”会长单位,并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奖、应用贡献奖等多项行业大奖。”该区经贸发展局局长周媛说。
为加速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融入潍坊市“9+3+N”产业链条,安丘经济开发区加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智能农机产业园,积极引进农机制造战略投资者或合作者,扶持、培育零部件企业,全力打造区域性智能农机产业基地。
据了解,该区智能农机产业园占地512亩,预计可落户20个项目,园区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空间集约、要素集成”的建设原则,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配套要素资源,避免重复投资,确保满足入园项目建设和生产需求。“我们充分发挥周边农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农机配件产业链上广泛宣传发动,深入推介招商,目前已有永瑞重工、鼎信动力、中芯制造、泺源机械4个企业达成入园意向,意向企业的产品涵盖发动机缸体、刹车片、散热器等,进一步拉长农机装备产业链条,深度融入潍坊农机产业供应链,实现智能农机配件产业集聚发展,高水平打造农机零部件制造基地。”该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鹏信心十足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