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种养、农旅融合、精深加工,郚山镇—— 家庭农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信息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24
  
  土生土长家庭农场麦田机械化管理(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玉芳  通讯员 尹 旭 王兴忠

  近年来,安丘市郚山镇坚持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突出集约种养,推动农旅融合,做强精深加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共同勾勒出郚山镇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生动图景。

  科技赋能 提升农场综合效益 

  在郚山镇广袤的田野上,成立于2019年的土生土长家庭农场正展现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蓬勃生机。农场负责人刘立强投入270万元,流转土地800亩,专心致力于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刘立强介绍,我们重点对田块整合、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方面进行提升,将难以大面积作业的“荒田”“小田”改造成适宜机械化耕作的“良田”,今年夏熟小麦平均亩产近700公斤,全年收入能达到30至50万元。

  为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该农场积极引入现代农业装备,拥有无人机2台、大型拖拉机2台、收割机1台、农药车1台。通过实施田块整合工程,该农场成功引入先进的滴灌系统,实现了800亩土地滴灌全覆盖,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这种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和全程机械化的应用,有效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场的综合效益,成为当地保障重要粮食供给、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典范。

  多元融合 打造农旅休闲标杆 

  坐落于郚山镇马朗沟村的郚山乡情生态农场,则是返乡能人于水涛于2021年承包650亩荒山创建的农文旅融合项目。经过精心规划和发展,该农场于2024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并迅速展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活力。

  该农场核心板块包括270余亩的精品采摘体验园,种植有大樱桃120亩、早熟油蟠桃60亩、富士苹果40亩、甜红山楂树20亩、碧根果20亩,以及其他瓜果蔬菜10余亩。同时,该农场拥有300亩生态种植大田、特色养殖场以及精心打造的休闲旅游度假区。配套设施亮点纷呈,建有精品民宿“山·宿”、户外拓展培训基地、乡村小酒馆、柳墅花海摄影采风区、烟雨江南垂钓区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场景。

  “以前这一片全是荒山荒坡,地撂着没人包,看着都心疼啊!”提到郚山乡情家庭农场,马朗沟村党支部书记于国平语气里满是感慨,“多亏成立农场把这片荒地盘活了,不仅让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更关键的是——农场员工全是咱本村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并带动周边村民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

  链向精深 塑造健康产业典范 

  在郚山镇,精深加工与大健康理念正深度融合,驱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多元化方向延伸。南逯村面粉厂是“党支部+村办企业+农户”模式的典范,在村党组织引领下,依托“226”利益联结机制(即企业收益的20%用于保障企业运转,20%归村集体用于公益事业与办公支出,60%按交售合格小麦的数量分配给种植户)专注于小麦精深加工。引进的石磨生产线生产出全麦粉、麦芯粉等健康营养面粉,年加工小麦1500吨,显著提升了农产品价值,预计年增村集体收入10万元,带动种植户增收30万元。

  与此同时,郚山镇积极引入沃华复合酱料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拓展健康食品版图。该项目位于龙湖工业园区,购置先进设备50台(套),致力于打造“极味说”健康复合调味品品牌。其核心产品复合调味酱、调味粉系列,突出低脂、低盐、营养均衡等大健康主题,为康师傅、农心等国内外大型食品企业及终端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项目贯通本地大葱种植、采购、加工、销售全链条,建成后年加工酱料2800吨,预计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带动集体增收与农民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潍坊日报2025年7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