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芦笋产业“新赛道”

信息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24

       本报记者 王玉芳  通讯员 陈凯 刘锦
  新春时节,走进安丘市大盛镇安丘益农蔬菜育苗家庭农场,塑料大棚内,一个个小弓棚拉起长长的“琴弦”,穴盘里一颗颗芦笋种子正在苏醒、发芽,积蓄破土而出的能量……
  近年来,大盛镇深耕芦笋“新赛道”,创新实施“头雁领航+园区示范”发展模式,将“芦笋+金蝉”产业作为攻坚突破的关键着力点,通过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强化服务支撑,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全镇芦笋产业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点燃发展“新引擎”。
  作为全镇首家芦笋产业家庭农场,总投资150万元、占地30亩的安丘益农蔬菜育苗家庭农场是整个产业的首要一环,目前已建成春暖式育苗棚6个、育苗100万株。农场规划建设春暖式育苗棚8个,育苗穴盘生产车间一个,采用机械化穴盘育苗,可年产优质芦笋种苗460余万株,满足2700余亩土地的栽种需求。
  “芦笋产业作为我镇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前景广阔、效益可观,目前已建成3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5家、芦笋种植面积200亩、育苗待种700亩,通过‘政府扶持+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共富机制,可实现集体每亩保底收益500元,农户露天种植每亩纯收益2万元、设施种植5万元。今年我们的芦笋农场能达到20家,芦笋种植面积将超过2000亩。”大盛镇党委书记臧亮介绍道。
  今年以来,大盛镇实施“头雁领航+园区示范”发展模式,对种植面积30亩以上的大户,镇政府按每亩2000元的标准配置生产资料,村集体统筹土地流转并实施公开竞标,可获得“400元保底分红+100元流转”的复合收益;同时,谋划打造绿境农业、邦吉农业等4个标杆性示范园区,每个园区占地300亩以上,推行“设施大棚+露天种植”多元化种植模式,确保全年稳定供应。
  在注重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大盛镇强化实施品牌建设和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双码”赋能、商标注册、标准认证;聘请中国芦笋研究中心原主任、潍坊农科院原副院长于继庆担任技术顾问,组建成立“芦笋+金蝉”特色产业专家团队和实体化技术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在此基础上,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外出考察学习,召开专题研讨会23场,为芦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有政府的扶持、专家指导加上‘一站式’服务,我们芦笋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保障,今后发展芦笋产业的劲头更足了。”韩国昌说起芦笋种植信心满满。

(来源:潍坊日报20252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