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1370784004296670Y/2024-04849
- 分 类:办理情况 ; 其他
- 发布机构:市工信局
- 发文日期:2024-06-15
- 标 题:安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总体情况和吸收采纳情况
- 文 号: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索 引 号: | 11370784004296670Y/2024-04849 | 分 类: | 办理情况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市工信局 | 发文日期: | 2024-06-15 | ||
标 题: | 安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总体情况和吸收采纳情况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效力状态: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安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总体情况和吸收采纳情况
2024年我局共受理政协委员提案3件,办结3件,采纳3件,《关于建立鞋业产业园区的提案》、《关于推动装备制造突破发展进一步提升基础制造能力的提案》、《关于发力抢占元宇宙新赛道打造安丘经济新支点方面的提案》作为工业经济发展部门,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作为,主动与委员对接,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办理情况及时进行了答复,委员对答复比较满意。
《关于建立鞋业产业园区的提案》:我市棉拖鞋产业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初步统计,我市目前的棉拖鞋制造企业有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5家(海王鞋帽、元邦鞋业、祥瑞鞋业、开玺鞋业、昌源鞋业),已成为除浙江慈溪、江苏扬州外国内最大的棉拖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中、低档室内工艺拖鞋,而慈溪主要以内销为主,扬州主要生产高、中档室内工艺拖鞋。
我市棉拖鞋加工产业带动劳动力就业人员8000余人,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南美、南非等地,全市棉拖年生产量达2000万双。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安丘市海王鞋帽服装有限公司作为我市最大的棉拖生产企业,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室内工艺拖鞋生产企业,自1994年成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2023年年产量达600余万双。目前,我市棉拖鞋产品种类繁多、花色多样、订单充足,但部分企业主要以代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品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产业链逐步完善
棉拖鞋制造产业的产业链上游为纺织布料、塑料鞋底、织带、再生海绵、绣花、印花等原材料,我市已有相关配套企业,因此除纺织布料需由浙江等地采购外,其余原材料均可在安丘本地采购,满足生产需求。例如,昌源鞋业可为棉拖生产企业提供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的海绵、鞋底等材料。
(二)制鞋工艺相对简单
棉拖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裁剪、缝制、包装是棉拖制作的主要流程,仅靠一台缝纫机即可完成。除在下料、复合布的合成等工序采用半自动化生产,其他工序均为人工制作,操作简单易学、适用人群广。此外,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且没有年龄界限,鞋帮、鞋中底的裁剪,以及装饰品的手工缝制,剪线头、贴标签、包装等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而这些工序中老年人即可轻松完成,尤其对于农闲时节的家庭妇女来说,足不出户就可以增加家庭收入。
(三)有一定的工业设计和研发实力
我市的海王鞋帽、海华服装、祥瑞鞋业等棉拖生产企业均有自主研发设计团队,且具有一定的研发实力。产品的设计、研发、备料、推销等流程均可自主完成,其中海王鞋帽研发设计团队共有11人,海华服装8人,祥瑞鞋业9人,可自主承接国外订单。此外,部分制鞋企业也采用国内外合作设计的方式合作研发新产品,设计出样式新颖、独具特色的优质棉拖。
下步,市工信局将根据委员提出的提案,与相关部门做好政策协同,积极为鞋业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一是建议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组织我市棉拖生产企业参加中国国际鞋博会、广交会等国内外代表性展会,建议企业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抢占市场份额,开拓国内市场。二是调整产品结构,拓宽发展格局。未来发展应该在中低档棉拖鞋的基础上,发展高档棉拖鞋。既要强化中低档鞋产品的研发,拓宽产品种类,增加产品的花色,增加出口附加值,以质量取胜,同时,又要开发个性化的高档产品,细分消费群体,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探索新零售方法,与天猫、淘宝、京东等电商合作,开设网店。借着电子商务兴起的东风,通过电商平台“双十一”“双十二”网络购物节的活动,将拖鞋生意做大做强,从最初的“线下卖”升级到“网上卖”,扩大规模后再到“全球卖”。
(二)以行业协会为抓手,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成立鞋行业协会,定期组织制鞋企业产业链对接交流活动,以新安街道、兴安街道、大汶河旅游开发区等镇街区为支撑,定期召集制鞋企业参加座谈会,明确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不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形成内耗,避免出现同行压价行为。此外,以协会名义参与订单竞标,并统一分配订单,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合适时机,协会可以组织有意愿的企业,在适宜招工、靠近城区的地方共同出资建设产业园区,搭建集鞋类原材料采购、生产、仓储、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平台,实现集群化发展。
(三)加强青年企业家培育
当前,海王鞋帽、祥瑞鞋业等骨干企业已由年轻一代接管,因此要重视对青年企业家的培育力度。定期组织青年企业家开展新生代企业家专题培训班,围绕产品出口、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技术创新、招才引智,激发企业家创造活力和创新潜力,引导企业家更新创新创业理念,促进企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鼓励企业设立外贸公司,掌握外贸主动权
外贸公司的业务往来重点在国外,通过收购国内商品销售到国外,从中赚取差价。专业从事棉拖出口的外贸公司仅退税就达到13%,而利润更是高达38%左右,但我市制鞋企业大多通过青岛等地的外贸公司进行出口,无独立自主的外贸公司,利润不足10%。因此,为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办理进出口经营许可证,并在安丘本地设立外贸公司,通过直接与国外经销商签订订单实现利益最大化。
(五)聚焦要素支撑,护航企业发展
将行业内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提供各项要素支撑。一是人才支撑。加强校企合作,政府相关部门与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对接,支持学院设立外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为对外贸易领域培育专业人才。二是资金支撑。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撑力度,开发多品种资金支持工具,提高授信额度。为企业家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创业保险、担保和风险分担制度。同时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更大力度为企业争取奖补资金,提高扶持力度。三是技术支撑。对有需求的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为其对接专家、技术和人才,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合作,借力高校“智囊团”从聚酯切片、纱线、网布、染整到面料、鞋材、鞋底、配饰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攻克行业痛点,提升整体技术设计能力。
《关于推动装备制造突破发展进一步提升基础制造能力的提案》: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市立足原有特色优势,细分产业链条,一链一策,逐链突破,重点打造了以盛祥动力、飞恒机械等为龙头的机车及配件产业集群,以五洲鼎益、华安铁塔为龙头的电力铁塔产业集群,以贝特重工、路通机械、拉普达为龙头的工程装备产业集群,以信川机械、鼎正机械、博阳机械为龙头的智能包装装备产业集群,以埃尔派粉体、精华装备为代表的粉体装备产业集群,以萨丁重工、中科滕森为代表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目前,我市现有规上装备制造企业134家,2023年1-12月份,行业内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9.5亿元,营业收入13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和4.6%。
我市聚焦装备制造主导产业,从主体培育、创新研发、延链强链等多方面发力,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力培育优质企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致力企业梯次培育。优选创新能力强、成长势头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优质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总量达到300余家。坚持分类指导,开展精准培育,先后有150家企业创建为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4家企业创建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企业创建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企业成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致力企业家队伍建设。以组织各类培训为抓手,通过采取外出考察学习、举办能力提升班、邀请专家来安开展咨询培训等方式,全面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青年企业家培养计划、经营管理者培训计划,分层次打造具有前瞻眼光、战略头脑、改革精神的高素质经营人才队伍。同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有需求的企业开展精益管理、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指导和交流,提升企业管理群体的能力素质。近几年来,已累计组织各类培训50余场次,受益企业近5500家次。致力高端人才引育。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招才引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企业开展与国内重点高校的产学研对接,积极发挥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先后促成了蓝想环境—西安交通大学、博阳机械—齐鲁工业大学等校企平台的建立,提升了企业引才的质量、育才的能力。目前已引育包括来自西安交大、山东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高端人才30余名,其中18名入围潍坊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二是加力实施动能转换,提升装备制造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创新引领,助力企业高端化发展。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加快研发和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近三年共组织企业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6批次共77项。搭建创新平台。目前,安丘市装备制造企业中有22家工业设计中心,其中省级6家,潍坊市级16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1家,其中,省级2家,潍坊市级19家。支持企业开发推广新产品。近三年来,共有3家企业产品入选山东创新工业产品名单,3家企业产品进入“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名录,3家企业的4种产品被省工信厅收入《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思想引路,助力企业智改数转。先后邀请华南师大、青岛科大、西安交大等知名学者来安授课,组织赴青岛瑞华集团、海尔互联工厂参观学习,积极引导企业发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2021年至今,已有15家企业(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和“数据赋能”优秀产品,7家企业成为省级DCMM贯标试点,3家企业生产车间被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8家企业成为潍坊市级以上企业上云标杆。
三是加力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市场主体强链补链活力。遍访企业建链条。开展“遍访企业”活动,采取干部网格化上门宣讲、点对点帮扶、专家诊断等多种方式对产业链企业进行服务,摸清企业情况,对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将以高端装备、食品加工为代表的“2+2+N”产业体系进行细致划分,形成29条细分产业链。初步绘制了粉体装备、工程机械、焊材加工等十多条细分产业链产业图谱,囊括了上下游国内龙头企业、业内权威科研院所及我市龙头骨干企业。技改升级强链条。扎实推动“千项技改”行动,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项目,每年确保实施投资过500万元的重点技改项目50个以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蓝想环境、埃尔派粉体、盛祥动力等各细分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均实施了技改扩产项目,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得到普遍提升,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打通供需延链条。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主导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信息,编制印发安丘市规上企业产品名录,借助安丘发展大会举办时机进行广泛印发,为企业合作对接创造良好条件。持续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全力帮助企业争订单、拓市场、降成本、增效益。强化4条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配套,组织320家规上规下工业企业进驻“链万品-潍坊市优质工业产品供需对接平台”,征集形成全市规上制造业企业优势产品供需目录,持续扩大潍坊市域内企业供需合作空间。目前,围绕我市细分产业链条及龙头企业供需情况,已组织开展8场现场会,仅2024年度互采订单意向金额已超10亿元。
下步,我们将根据提案意见,深入走进企业扩大政策宣传面,为企业争取省、潍坊市等不同层级的资金、土地等政策要素支持;探索建立企业“白名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企业高质量发展沃土;加快企业梯度培育步伐,建立完善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库”;强化企业交流培训,积极拓宽交流渠道,多方位助力企业学习成长;提高企业创新研发水平,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助推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安丘发展新动能。
《关于发力抢占元宇宙新赛道打造安丘经济新支点方面的提案》已收悉,提案对企业搭建研发平台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元宇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驱动互联网迈向3.0发展的全新业态,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关键赛道。近年来,为抢抓元宇宙的发展机遇,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打造专业园区,为元宇宙产业发展提供平台。规划建设歌尔智能硬件制造产业园和配套产业园区,计划总占地2700亩、总投资221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产值将突破2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以上,打造元宇宙行业领先的精密制造加工基地。目前配套产业园厂房正在加紧建设中,我市已落户坤智精密科技、安子精密电子、宏泰智能制造等七个配套项目,为我市元宇宙产业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二是争取政策支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至今相继制订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的意见》(安政办〔2018〕6号)、《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安发〔2017〕21 号)及《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安发〔2019〕16号)文件,我市积极帮助企业推进智能化改造,在引入第三方助力企业做好智能化诊断服务基础上,在政策上积极加强要素保障,补齐人才培养、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等要素保障上的短板,做好项目建设的指导和跟踪服务,助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2022年,帮助怡力精密争取省级技术改造设备奖补资金57.6万元。2023年,帮助怡力精密争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奖补资金20万元;帮助怡力精密、金鸿新材料争取省级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各200万元。支持硒科电子争创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此外,还有蓝想环境1家企业生产车间被认定为2023年省级数字化车间,安丘山水水泥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
三是强化培训指导,增强企业培育力度。重视元宇宙企业小升规工作,先后帮助怡力精密、纳川电子、硒科智能等6家企业升规纳统。优选创新能力强、成长势头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优质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总量达到300余家。坚持分类指导,不间断开展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较快提升了企业负责人对产业数字化、元宇宙的认识。近几年来,已累计组织各类培训50余场次,受益企业近5500家次。致力高端人才引育。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招才引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企业开展与国内重点高校的产学研对接,积极发挥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升了企业引才的质量、育才的能力。目前已引育包括来自西安交大、山东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高端人才30余名,其中为纳川电子引入1名国家级人才,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下步,市工信局将根据委员提出的提案,与相关部门做好政策协同,加强对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工作,优选创新能力强、成长势头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列入重点企业白名单,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创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助推元宇宙产业规模不断膨胀,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安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15日
联系单位:市工信局 联系人:王传兴 联系电话:439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