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公安局“智慧安防社区”
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解读
一、实施背景
为深入实施平安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安防水平,强化实有人口管理和重点人员动态预警措施有效落地,实现智慧警务模式创新升级。根据《全省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攻坚任务示范创建活动方案》、《潍坊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攻坚战升级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平安指数”工作实际,市局决定在全市开展“智慧安防社区”创建工作,为规范指导工作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以实现社区“安防体系数字化、信息采集自动化、情报预警智能化、治理模式精细化”为目标,开展智慧安防小区建设联网。搭建社区风险动态感知预警系统,整合布建“小区智能门禁系统”、“出入车辆微卡口系统”、“智慧物管系统”,运用物联传感、人像识别、车辆抓拍等技术,实现“人、车、房、物、地、网”的实时感知、融合标识。2019年6月底,各城区派出所完成1个以上智慧安防小区示范点创建任务;2019年内,各单位主城区智慧安防小区建成率达到30%以上,智慧安防社区管理平台全部接入公安信息网,平台联网联动、信息深度融合,以泛在感知、智能预警、精细管控为主要内容的智慧社区警务新模式基本建成。
三、工作原则
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问题导向,指数引领。以增强社区居民安全感、满意度为宗旨,突出问题导向,立足整改治理,根据平安指数预警发布情况,针对性、梯次性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
(二)统一标准,分级建设。按照“前端采集标准统一、数据传输网络统一、数据存储标准统一”的原则,潍坊市局搭建全市社区风险动态感知预警平台,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各单位推动辖区智慧安防小区前端布建,并按照标准协议接入市局。
(三)政府引导,多方协同。坚持“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方筹资,共同推动智慧平安社区建设。
(四)改建并举,循序推进。坚持经济节俭,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小区人行门禁、车辆进出管理系统改造接入,有序推动新建小区按照智慧社区安防标准建设联网。
四、工作内容
(一)建设社区风险动态感知预警系统。借助物联网、环境感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全市社区风险动态感知预警系统,集成小区门禁、车辆管理、物业管理等系统,对社区“人、车、物、房”信息智能采集、全面标识,实现以房管人、以门管人、以车管人、以号管人。强化高危人员识别和重点人员监测,实现对社区风险隐患的敏锐感知、精确预警。依托平台,创新基层警务模式和社区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推广布建“小区智能门禁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是结合移动可视对讲、APP一键开门、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的社区智能化安防管理系统,其利用“物联网+智能门禁设备”的系统构成方式,通过在居民小区进出口和单元楼栋门口安装智能门禁设备,常住人口、租住户、来访人员通过手机申请认证,物业进行身份确认或由住户授权确认后,通过门禁卡、人脸、指纹、手机二维码、种方式临时密码等多通行,出入记录、人脸图像抓拍留存,通过对小区住户信息、人员轨迹的动态采集,实现“人过留影”。
(三)改造提升“小区出入车辆微卡口系统”。小区出入车辆微卡口系统是基于物联网的停车运营管理系统,由停车管理平台和车牌智能识别终端组成。管理平台基于BS架构,向用户提供车辆信息登记、停车位信息、收费信息,车牌识别智能终端依据图像识别、车辆抓拍技术,安装在在居民小区车辆进出通道和小区内停车场,实现对进出小区车辆的准入审核、车牌识别、图像抓拍和比对预警,通过对车主信息、车辆信息、车辆出入记录实时采集,实现“车过留牌”。
(四)整合共享“智慧物业管理系统”。智慧物业管理系统是指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架构开发,为物业公司提供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系统,系统具备住户管理、收费管理、车辆管理、便民服务、社区广告等功能,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工作要通过平台融合或数据对接的方式,动态搜集小区物业的“水、电、气、暖”智能抄表、物业缴费、商业服务、便民服务等智慧物管数据,充实补全公安基础信息采集。
(五)完善智慧社区警务实战应用。按照“机器换人力、智能增效能”的原则,依托智慧安防社区信息平台,积极开展智慧社区警务建设,推动动态感知等智能化手段融入社区日常管理。围绕基层实战需求,加强数据智能采集、融合标识、挖掘应用,创新完善基础信息采集、重点人员管控、社区安全防范等智慧社区警务实战应用。
五、实施步骤
(一)示范创建阶段(2019年5月至2019年6月底)。各派出所根据全省基层基础工作攻坚任务示范创建活动部署以及市局智慧安防社区创建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明确方法步骤,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的原则,在本辖区完成不少于1个小区的试点建设任务。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9年7月至11月)。适时召开全市“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各所成功经验做法,结合“平安指数”工作机制,规范引导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工作,10月底前,各单位红色预警小区智慧安防设施布建联网率达到100%,橙色预警小区布建率联网率达到60%,黄色预警小区布建联网率达到40%以上。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9年12月份)。制定完善“平安指数”指导下的智慧安防社区建设考核奖惩机制,持续推进智慧小区安防工程建设,年内,全市主城区智慧安防小区建成联网率达到30%以上,其成绩纳入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建智慧平安社区是落实全省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攻坚任务,深入推进全市公安“五张网”建设,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打造数字警务、智慧公安的重要内容。市局成立由市政法委副书记马振涛同志任组长,指挥中心、警务保障、治安、攻坚办、情报等警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智慧安防社区创建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在情报中心,负责创建活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推动。各单位也要成立工作专班,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上下联动,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二)强化经费保障。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将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纳入各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与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设统筹布局。通过支持与设立社会治理引导资金等多种渠道筹措解决项目落地资金问题。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安防管理职责,提前规划、规范指导新建小区加大安防设施智能化建设投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安防社区设施建设、运营和维护,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严格责任落实。要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智慧安防社区建设成效纳入全市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和全市公安机关年度工作考核,市局攻坚办、治安大队、情报中心要强化调研指导,跟踪掌握建设进度,通过新闻宣传、定期通报、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市局方案要求,立足本地实际,明确建设范围和推进时限,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2019年5月21日
原文链接: 《安丘市公安局“智慧安防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