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历史文化
安丘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四五十万年前,沂源人就在安丘西南部繁衍生息。距今七千年的大汶口文化、四五千年的龙山文化在境内广泛分布。
两汉人才齐过半,安丘又以小齐称。千百年来,安丘名人辈出,文学以经学见长,黄公、盖公寓居城东授学,公冶长、有子客居城南读书讲学,涌现出了牟融、伏恭、周泽、甄宇、郎宗、郑玄等经学大师,管宁、邴原、徐邈、伏曼容等闻名遐迩的经学家或大学问家。明清两朝,安丘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鸿儒大家星陈斗列,名宦重臣连翩鹊起,两朝共考中进士107人。据统计,古代安丘人为帝王之师者二十多位。境内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已发掘大汶口、龙山、商周文化遗址110处、文物1万多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8件。境内古城、古墓、古建筑星罗棋布。安丘、郚城、灵门、姑幕、淳于等古城址有迹可循。董家庄汉墓、召忽墓、王修墓、管宁墓等保存较好。董家庄汉画像石墓规模宏大,雕刻技艺精湛,被誉为“罕见的汉代艺术杰作”。齐长城蜿蜒境内
安丘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立足于发挥文化的引领、凝聚作用,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市直文化单位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为枢纽,以村(社区)文化大院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连续23年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