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地质构造

发布时间:2011-04-14

安丘市地处中朝准地台(Ⅰ级)的东部,横跨鲁西断隆(Ⅱ级)之沂沭断裂带(Ⅲ级)和胶辽台隆(Ⅱ级)之胶北隆起(Ⅲ级)、胶莱坳陷(Ⅲ级)两个Ⅱ级,三个Ⅲ级构造单元。漫长的构造演化史,复杂的构造单元,含高级别的(Ⅰ—Ⅱ级)构造单元分界,是安丘市地质构造内涵的鲜明特点。

以沂沭断裂带最东部的昌邑—大店断裂为界:以东为胶北隆起和胶莱坳陷,基本形成了一隆一坳的构造格局,根据山东省最新地层划分方案,隶属鲁东地层分区莱阳地层小区;以西为鲁西断隆之沂沭断裂带,地层划分隶属鲁西地层分区,潍坊地层小区,其中包括马站凹陷、汞丹山凸起和安丘—莒县凹陷,形成了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格局。

构造形式以断裂构造最为突出,北北东、北东、北西、东西向断裂纵横交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断裂构造网;褶皱构造、韧剪构造主要发育在上太古界泰山岩群、下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中深变质岩中。沉积盖层中褶皱构造不发育,牵引褶皱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带中。

岩浆岩比较发育;侵入岩主要分布在汞丹山凸起的郚山以东、温泉至郚山以西及刘家尧地区,胶北隆起有零星分布;岩浆岩主要组成青山群、大盛群(较少)和临朐群。

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上太古界—新生界除缺失上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中生界三迭系地层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出:上太古界泰山岩群,上新元古界土门群及下古生界均分布于汞丹山凸起。下元古界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分布于胶北隆起中。中生界正常碎屑沉积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广布于中生代沉降盆地中。新生界五图群、临朐群分布于第三纪盆地中;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广布低洼地带。

一、地层

1、新太古代地层

新太古代地层为泰山岩群,发育于鲁西地层分区之潍坊地层小区(沂沭断裂带)。主要分布于温泉—郭家秋峪一带,另有少量呈捕虏状产于慈埠调军顶单元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体中,出露总面积约10km2,地层总厚度974。自下而上划分为雁翎关组、山草峪组、柳杭组三个组。

2、古元古代地层

古元古代地层在安丘出露有荆山群和粉子山群两套中深变质岩系。荆山群发育于鲁东地层分区,莱阳地层小区,分布于赵戈、担山、王家庄、石堆一带,出露面积约100km2,地层总厚度1872.43。粉子山群发育于鲁东地层分区,莱阳地层小区,分布在孙孟、车杨庄、甘泉一带,出露面积约1.5 km2,(在黄旗堡镇第四系覆盖之下有隐伏的粉子山群存在)只出露小宋组。

3、新元古代地层

新元古代地层系指震旦系土门群,产于鲁西地层分区;潍坊地层小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山区的骡马山、东柿子园、闫家河、于家河及北部刘家尧镇石旺庄等地,出露面积约28km2,总厚度824m,出露(自下而上)有:佟家庄组、浮莱山组、石旺庄组三个组,各组厚度及岩性特征在各地出露有较大差异。底部的佟家庄组超覆不整合于元古代花岗岩之上。

4、古生代地层

包括寒武系和奥陶系下统,产于鲁西地层分区,潍坊地层小区,出露面积约80km2。分布与西南部的柘山、辉渠及北部的新安街道等地,为安丘市石灰岩矿、白云岩矿和方解石矿的赋矿地层。常以断块形式出现,地层产状比较稳定,基本以单斜形式出现,局部受构造影响产生小褶皱。

5、中生代地层

产于中生代沉降盆地中(如沂沭断裂带内的马站凹陷、安丘—莒县凹陷以及胶莱坳陷中)主要分布在大盛、郚山,市境南部的辉渠以及东南部的金冢子、景芝等乡镇,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强。共出露有侏罗系淄博群,白垩系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侏罗系淄博群产于沂沭断裂带中,位于刘家尧西北,仅出露有坊子组。出露面积不足0.1 km2,呈断块形式出现,向西出境入坊子区。主要岩性为灰白、灰黑色砂岩、页岩为主,间有黄绿色砂岩、页岩及砾岩层,坊子地区含可见煤层,我市仅见碳质岩细层理,厚度139.8,其时代为早—中侏罗世,产植物化石。白垩系莱阳群产于胶莱坳陷及胶北隆起边缘盆地中,分布在景芝、宋官疃、金冢子以东等地,为一套较复杂的陆相碎屑岩沉积,由两个从粗到细的沉积旋回构成。根据其岩性组合,岩相特征,进一步分为止凤庄组、水南组、龙旺庄组、曲格庄组和法家茔组。区域上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白垩系青山群主要产于沂沭断裂带内,少量零星分布于胶北隆起边缘部位,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地层,按其岩性特征及火山喷发(溢)—沉积旋回自下而上分为后夼组、八亩地组和方戈庄组。白垩系大盛群产于沂沭断裂带的马站凹陷和安丘—莒县凹陷中,尤以马站凹陷为最,主要分布在大盛、南逯、官庄、金冢子等地,其次分布在白芬子、管公、石埠子等地。因大盛一带出露较齐全,故建群。与青山群为同时同地异相的关系,代表形成于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的不同沉积物。按其岩性及沉积韵律的变化情况,自下而上共划分了马郎沟组、田家楼组、寺前村组及孟疃组。白垩系王氏群主要产于安丘—莒县断裂及其以西市境以南一带,呈一南窄北宽锲状体。另外在新安街道的张家埠及大埠后一带有少量出露。包括林家庄组、辛格庄组、红土崖组。

6、新生代地层

安丘市新生代地层出露主要有下第三系五图群,上第三系临朐群和第四系。下第三系五图群主要分布在李家埠、关王庙及凌河西南等地,面积为17.5 km2,为一套杂色含油页岩相沉积,厚度381,为—粗—细—粗的沉积旋回。按其沉积旋回分为朱壁店组、李家崖组和小楼组。上第三系临朐群产出不集中,比较零散,主要分布在安丘—莒县断裂西侧的城顶山、留山、陈家沟,少量分布在南逯的南部及贾戈镇的大杨戈庄一带。按照其岩性及火山喷发(溢)旋回自下而上共分为牛山、山旺、尧山三个组。安丘市第四系十分发育,分布广泛。尤以景芝、金冢子、赵戈以北、黄旗堡最为发育,最大厚度为20余米。第四系堆积物岩性及成因类型与近代地貌形态密切相关。市内复杂的地貌形态,导致了第四系堆积物的多样化,根据岩性特征,时代及成因类型,划分为山前、大站、黑土湖、临沂、沂河五个组。

二、构造

市境内构造复杂,按构造层次可划分为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两大构造层:基底由新太古界泰山岩群变质岩、古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变质岩及新太古代、元古代岩浆岩组成;沉积盖层由新元古界土门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纪、白垩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组成。主要构造形式表现为断裂构造,其次为褶皱构造,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于变质地层中或断裂带附近,盖层中发育很少。

1、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以近东西向(75105°),北东向(1575°),北西向(290330°)三组的形式出现,断裂纵横交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断裂构造网络。其中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规模最大,除部分继承古老断裂构造外,多形成于燕山期。喜山运动也是断裂活动的一个重要时期。著名的沂沭断裂带呈北北东向纵贯市境,基本上控制了市区的构造格局。构成沂沭断裂带的四条主要断裂,自西向东依次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横跨市境50余公里。鄌郚—葛沟断裂与沂水—汤头断裂之间为马站凹陷,其中主要发育白垩系青山群,大盛群,其次为新生界临朐群;沂水—汤头断裂与安丘—莒县断裂之间北部的新太古界泰山岩群、元古代土门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和古元古代敖莱山超单元侵入岩组成了汞丹山凸起;安丘—莒县断裂与昌邑—大店断裂之间的中生界分布区为安丘—莒县凹陷,凹陷内主要发育中生界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地层;昌邑—大店断裂以东为胶北隆起和胶莱坳陷。另外,沂沭断裂带在市境还有白芬子—浮莱山、景芝断裂两条较大的断裂。

2、褶皱构造

安丘市域内褶皱构造不很发育。褶皱构造、剪切构造主要发育在上太古界泰山岩群、下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深变质岩及中深变质岩中。沉积盖层中褶皱构造不发育,牵引褶皱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中。

三、岩浆岩

市境内侵入岩、火山岩较为发育,出露面积约97 km2,,其中侵入岩主要分布在温泉—柘山以西,郚山—大盛以东地区,少量分布在新安街道、赵戈等地,岩性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及富碱质花岗岩均有,形成于新太古界、元古代和中生代,经与区域对比,归并划分了11个超单元、14个单元;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大盛、凌河、新安街道等地区,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组成青山群、临朐群及部分大盛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